【内容提要】司法实务中对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法律特征的差异化解读,直接关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圈的大小。司法机关对于《刑法修正案(八)》所确定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特征存在着诸多不同解读,并由此陷入了定性不统一的司法尴尬,解决这一司法困境的出路,或许可以尝试将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四个基本特征进行升华解释,廓[……]
党建军:抢劫案件死刑裁量因素初探
【内容提要】从司法实践来看,基于抢劫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对抢劫案的犯罪嫌疑人判处死刑的数量占全部死刑案件的三分之一,因此,控制抢劫案件死刑的适用对我们贯彻“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尤为关键。应当在遵照现行刑法规定的基础上,结合抢劫罪的客体构成、危害结果、犯罪情节以及共犯人的主从关系等方面,对抢劫犯罪[……]
“口口相传”并非都属于非法集资的宣传途径
——江西高院判决范志国诈骗罪案
肖福林
人民法院报
裁判要旨
口口相传是传播吸收资金信息的常见途径,有的达到非法集资所要求的公开宣传效果,有的则不然。传播效果是否归责于行为人,需要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进行具体分析。
案情
被告人范志国在2006年至2011年间以做稀土生意需要资金周转为由,以高[……]
罗翔:从风俗到法益——性刑法的惩罚边界
【摘要】性刑法最初是为了保护性风俗而存在,这种风俗肯定女性附属于男性的财产地位,将性限制于婚姻家庭之内。随着女性地位的提高,性刑法开始从风俗刑法中走出。在现代社会,如果性风俗不能转化为一种具体的法益,那么它就不能作为惩罚的依据。现行刑法缺乏对滥用信任地位的性侵犯罪的规定,法益保护不足,而有关聚众淫乱[……]
赵秉志:网络诽谤入罪标准的细化科学合理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在信息网络上捏造事实恶意损害他人名誉的网络诽谤行为更是十分猖獗,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社会生活。加强对网络诽谤犯罪的治理势在必行。9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
关于虐待罪立法完善问题的研讨——兼论虐童行为的犯罪化
【摘要】我国现行刑法关于虐待罪的规定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有必要对虐待罪的立法完善问题进行探讨。虐待罪的主体范围应有所扩大,将“对被虐待人负有照顾、保护或者负有指导、教育责任的人”都包括在内;虐待罪中的“情节恶劣”在区分罪与非罪时起着重要作用,应作为此罪的构成要件;可适当加重虐待罪的法定刑。虐童行[……]
利用POS犯罪之类型化研究
【内容提要】法律的规制和适用应该帮助那些更有理性基础以及更值得保护的利益,存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渐次产生的相关问题对现有法律体系及其适用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其中,利用POS⑴实施套现行为特别值得刑法关注。现有的刑事法处遇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障碍,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之一便是类型化思维的引入,即倡导由概念思[……]
我国身份盗窃的刑法规制研究
【内容提要】身份盗窃具有严重的法益侵害性,应当运用刑法予以规制。但是我国现行刑法并没有为其设置专门罪名,而是通过对其预备行为与后续行为的禁止来实现对身份盗窃的间接规制。并且相关规范在行为的内容、主体、对象以及主观方面等要素的规定上存在严重的不足,无法满足规制的需要。而美国联邦及所属州和地区却通过不[……]
口袋罪的法教义学分析: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为例
【内容提要】口袋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其缺乏限制的外延使行为更容易入罪,其与罪刑法定原则之间的紧张关系显而易见。作为现行刑法中最为典型的口袋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在司法实务中的适用频率越来越高,呈现不断扩张的状况。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本罪行为要件的开放性及缺乏必要的形式限定。应以同[……]
周光权:为惩治网络诽谤等提供法律标尺
近日,“两高”发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对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诽谤、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等犯罪的犯罪情节、犯罪数额等作了规定。《检察日报》约请专家学者对该司法解释进行深入解读,敬请关注。
近年来,利用网络实施的诽谤、敲诈勒索等犯罪有愈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