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修改后还有“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吗?

作者:柴恩旺

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公司法修正案草案,修改了现行公司法的12个条款,包括出资时间、出资额、出资方式等由股东在公司章程中约定,不再要求验资,取消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最低注册资本要求等。修改后的新公司法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

根据修改[……]

Read more

醉酒驾驶类案件办理攻略

醉驾入刑以来,各地都办理了大量的醉驾案件,有些地方甚至占到了总案件的20%以上,并且各地基本上都出台了快速办理机制,在7天刑拘期内将侦、诉、审全部完成,证据数量较少,案情简单,基本都没有请辩护律师,所以各地一般都指定资历尚浅的专人办理。因此,醉驾案件办理多流为形式和走过场,对醉驾案件的研究也是不足的[……]

Read more

王昭武:扒窃入罪:反思与限定

【内容提要】扒窃入罪,不受数额与次数的限制,会模糊行政罚与刑事罚的界限,导致选择性执法,有损司法的公正与权威,因而有必要予以限制。但书规定是限制扒窃入罪的法律根据,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是界分行政罚与刑事罚的基本理念。只有达到盗窃罪构成要件的类型化的违法性的最低标准,满足盗窃罪的违法性的“质”与“量”,[……]

Read more

王玉珏:受贿罪司法认定的轨迹与趋势

1999年至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刑庭主编的《刑事审判参考》所刊登的案例中涉及受贿罪的共有38例,⑴关于受贿罪具体认定的有29例。从发布的内容来看,以2009年为界,之前基本讨论受贿罪的基本构成要件,如馈赠与受贿的界限、从事公务的认定等。2009年后主要关注新型受贿的具体认定,一是对象问题,涉及房[……]

Read more

侯 毅:非法拘禁罪法律适用问题浅析

【内容提要】非法拘禁罪《刑法》条款中第1款为基本犯,第2款前半段属刑法中的结果加重犯,后半段属刑法中的注意规定,而非法律拟制。“使用暴力”过失导致被害人伤残、死亡结果出现的,应当依结果加重犯的规定定罪处罚;“使用暴力”故意致人伤残、过失致人死亡的(故意伤害致死)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使用暴力[……]

Read more

马荣春: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司法认定

【内容提要】在危害食品安全行为的罪与非罪上,犯罪构成是我们应坚持的标准,而《刑法》第13条的“但书”也是一个基本法律依据。就非渎职型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而言,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与有待立法增设的运输、储存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有毒、有害食品罪,因危险犯与数额犯的[……]

Read more

杜曦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诽谤犯罪实务问题研究

网络诽谤犯罪不是独立的刑法罪名,它是伴随着信息网络(主要是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诽谤犯罪形式。制定刑法时不可能预见到当今现实情况,刑法对此类犯罪并无具体规定,实践中存在着法律适用不够明确的问题。法律适用上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即《刑法》第246条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严[……]

Read more

莫洪宪 罗 钢:非法经营罪司法解释再解读——以城市违法建设出售行为为例

【内容提要】法官自由裁量权往往会屈从于地方权力的要求,司法实践一直有扩张适用非法经营罪兜底条款的冲动,加之法官素质的区域差异,还未形成理念一致的法律共同体,会加剧同案不同判的司法割据状态,有违公平正义。所以,希翼通过法官解释限制非法经营罪的路径不可取。以城市违法建设出售行为为例,深度解读历年相关司[……]

Read more

刘静坤:网络敲诈勒索、非法经营案件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两高”出台了《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解释》第6条、第7条分别规定了在信息网络上以处理网络信息为手段实施的敲诈勒索犯罪和非法经营犯罪的定罪处罚标准。由于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的这两类犯罪在犯[……]

Read more

郭小亮 朱 炜:盗窃后处分财物行为的刑法评价——基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之考察

【内容提要】盗窃后处分财物行为并非理所当然地构成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如果事后处分行为侵害了新的法益,或者扩大了原法益的侵害,应单独评价定罪。盗窃真实有效的金融票证等特定财物后使用的,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需独立定罪。盗窃毒品等违禁品后持有的,若持有数量未超出正常范围的,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或纯事实[……]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