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人民检察院课题组:反贪案件初查证明标准的定位与确立

【内容提要】初查是反贪侦查工作的首要环节,但是,现行法律对初查并没有规定明确的证明标准。从司法实践看,确立反贪案件初查证明标准有其必要性,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需要,是指导初查取证的需要,是构建初查监督体系的需要。应借鉴域外的证明标准设定经验,确立我国反贪案件初查的分阶段证明标准体系——启动初查的证明标[……]

Read more

秦兵:当警察来敲门

秦兵(北京京华律师事务所管委会主任)

在现在这个社会,我们都主张法治,律师、记者、企业家经常面临着风险,怎样在警察敲门的时候和警察构建和谐,应该成为律师、企业家和记者的基本技能。

从98年到现在我大概经历了7、8次,甚至10次之多被警察抓的事情。最长的一次被滞留的时间是12个小时,短得又2、3个[……]

Read more

顾卫兵:公诉人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的定位及作用

【内容提要】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和完善是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在法庭调查过程中,公诉部门承担着证据合法性证明的主要职责。公诉人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中要有所作为,敢于担当,确立“主角”意识,公诉人不再是单纯的实体指控角色,还要有一个“程序公诉”的角色切入。应转变观念,强化证据合法性意识;改进方式,完[……]

Read more

卞建林:论我国侦查程序中检警关系的优化——以制度的功能分析为中心

【内容摘要】评判侦查程序中检警关系构建是否合理的标准应该为能否实现侦查程序本身的运作目的,因此本文将侦查程序的目的划分为三个层次并以此来设定侦查程序中理想的检警关系所应该具备的功能,通过参照此种目标制度的功能设定,本文指出了我国现行检警关系所导致的侦查程序功能瑕疵并据此提出了优化我国侦查程序中检警关[……]

Read more

郭松:刑事诉讼制度的地方性试点改革

【内容提要】地方司法机关围绕刑事诉讼制度进行的试点改革,其兴起并趋于活跃不是偶然的,而是中国特有的刑事司法环境所形塑出来的多种因素与多重机制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这些试点改革由地方司法机关主导,所以,它们在具体的实施中表现出了一些体现中国司法管理与司法制度的运行特点。实践中各种类型的试点改革共享类似的[……]

Read more

剑指权钱“买刑”

文章来源:北大法律信息网

责任编辑:刘春梅

减刑、假释的立法初衷在于激励罪犯改造,为确实悔改、立功的罪犯提供一个提前出狱,提早回归社会的机会。而暂予监外执行,特别是保外就医,更是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为本该生活在高墙中的罪犯提供一个更好的医疗环境。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个别有钱人、有权人,以权“赎”身[……]

Read more

樊崇义 刘文化:加强“减假保”程序监督重塑司法公信与权威

【内容提要】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主要指保外就医)”程序司法腐败弊病,规范该程序良性健康发展的首要选择和当务之急是加强对该程序的监督,增强对违法执法人员的震慑和惩罚力度。加强对该程序监督的基本原则包括公开公示原则、全程同步监督原则和实质性原则。在监督手段上,重点是要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该程序[……]

Read more

陈光中:刑事诉讼法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完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民主化、法治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就是完善这一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用程序公正保证司法公正的具体体现。所谓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在刑事司法中采取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所[……]

Read more

滑璇:监狱减刑的潜规则

本文摘自“百万庄的小星星”微信号

“其实在今年之前,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前边的审判阶段轰轰烈烈,后边的执行阶段就静悄悄的,很多暗箱操作正是利用了监狱的封闭性。但现在,对执行的监督已经成为一个阶段性的重点任务。”

本刊记者/滑璇(发自北京、上海)

7月11日上午9点半,女富商吴英减刑案在浙江省女子监狱公开开庭[……]

Read more

王长华:坦白与抗拒之间——关于沉默权制度的法律思考

“坦白从宽,新疆搬砖;抗拒从严,回家过年。”这虽然是一部电视剧中的台词,但现实中种种司法的不公正却为这句话做了最公正的注脚。为此,我们有理由追问,坦白从宽与抗拒从严,作为一种司法理念,在今天还具有多大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笔者之所以把它断定为一种司法理念而不是司法原则,原因是遍查《刑法》和《[……]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