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中变更逮捕措施应该由原批准机关决定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如果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公安机关释放被逮捕的人或者变更逮捕措施的,应当通知原批准的人民检察院。”这一规定,以法律形式赋予公安机关在侦查中,如果发现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有权自行决定撤销或变更,有[……]

Read more

利用影响力交易罪中,行贿行为能否入罪

口利用影响力交易罪的犯罪主体大多数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已经不具备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而行贿罪指向的对象是国家工作人员,从对向犯角度,给予财物的一方即“行贿一方”无法认定为行贿罪。

口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不管行贿人是给谁以财物,只要行贿人给予了财物,并试图通过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或者非国家工作人员的[……]

Read more

从辛普森被判刑再看当年的“无罪案”

作者:杨兴培新闻来源:检察日报2008年10月3日,辛普森因在拉斯维加斯某酒店持枪抢劫等多种罪行被陪审团认定罪名成立,随即在2008年12月6日被宣告判处33年监禁,9年内不得保释。这样,在曾经制造轰动世界的杀人案并逍遥法外十四年后,辛普森终于因为另一项犯罪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辛普森的这一结局,让始[……]

Read more

刑法关于多次盗窃的重新解读

刑法关于多次盗窃的重新解读

作者:刘一亮

[摘要]:盗窃罪中对“数额较大”的主张是我国刑法采取结果无价值论立场之结果,而对“多次盗窃”的强调则为行为无价值论和人格刑法学者所倡导。从客观立场出发,对“多次盗窃”进行重新解读,得出“多次盗窃”中的“次”是指基于一个概括的犯意,而完整实施的一系列连贯的盗窃动作[……]

Read more

刑事诉讼中应强化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审查

刑事诉讼中应强化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审查

魏传治

一、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司法审查的必要性

(一)保证刑事追诉的正确性。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犯罪,交通肇事案证据种类少,比如没有被害人陈述,很少有证人,或证人难以准确描述当时场景,加上事故处理现场勘察的专业性和车辆性能检测的技术性,司法机关审查交通事故认定书[……]

Read more

案件办理过程中检察官如何以释明权引导刑事和解

释明权本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的一个概念,意指在当事人的主张或陈述不明确、不充分或有不当的诉讼主张和陈述,或者所举证据不充分而当事人以为充分时,法官对当事人进行发问、提醒,启发当事人把不明确的予以澄清,把不充分的予以补充,把不当的予以排除、修正。在我国,检察官也是司法官,检察官基于案件办理等司法工作的[……]

Read more

求爱不成抱女方跳江得到和好承诺后游回岸的行为如何处罚

求爱不成抱女方跳江得到和好承诺后游回岸

–如何处罚要看犯罪中止的损害后果

张红良

案情:2010年12月左右,犯罪嫌疑人宋某(男)经人介绍认识本案被害人任某(女),随后两人确立恋爱关系。2011年3月中旬,因性格不合,任某提出与宋某分手。宋某不同意,多次找到任某想挽回感情,但均遭拒绝。2011年3月30[……]

Read more

刑案中辨认、指认笔录司法实践中应归属言词证据

司法实践中,辨认、指认笔录因具有直观性、准确性和固定性,被侦查机关在刑事案件中普遍采用,以增强证据的证明力,有效揭露和证实犯罪。但是,辨认、指认笔录是属于言词证据,还是书证抑或是勘验检查笔录,尚无法律予以明确规定,因此在法学界及司法实践中分歧较大。这也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侦查部门对辨认、指认笔录的归类不[……]

Read more

协助抓捕同案犯的重大立功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

案情:李某、马某、包某三人因涉嫌故意杀人罪被起诉。根据公安机关出具的《到案经过》,一审检察机关并未认定李某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一审法院经审理后亦未认定李某存在影响量刑的法定情节,而以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马某与包某以故意杀人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十五年。一审判决后,李某以事实不清、量刑过[……]

Read more

检察机关在司法实践中应对“在逃”与“另案处理”一并审查

侦查机关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的案件中,往往有一些共同犯罪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在逃”或“另案处理”。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若忽略对这两类人员的审查,一方面不利于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障,另一方面给侦查机关规避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检察机关在对侦查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的同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