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
他没怎么瘦,白衬衫总比囚衣合身,鬓角那几缕白发应该原来也就有——总之,看上去变化不大。虽然已经过了64岁生日,虽然过去这一年半的时间绝对是煎熬,但他还是能算得上一位美男子。
在让数以亿计的观众们等了三个多小时后,肩负历史重任的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官方微博账号,终于发出第一幅“庭审现场”照片。不需要解释,不需要说明,13亿中国人应该都能一眼认出那个站在被告席栅栏后面的主角。他,就是薄熙来。
待到13时整点新闻,央视播出了一段他被带入法庭时的视频画面。在被允许放映的那几秒钟出镜时间里,薄熙来的步伐也算沉着,只是,抬头去看那几位被授予历史重任的济南法官时,仿佛露出了一丝不习惯的尴尬笑容。
不可能会习惯。无论怎样修饰面容和表情,他都已经不再是那个可以在主席台上谈笑风生的政治明星,不再是那个中共最顶级权力精英集体中的一员。曾经红光满面、颐指气使的他,现在的身份是中南海“阶下囚”。
他是近33年以来中国公开受审的第三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且,因为在重庆“唱红打黑”时展现的强大动员号召能力,再加上“红二代”背景,他曾经被视作最炙手可热的政治局常委候选者,一度离中国政治巅峰仿佛真的只有咫尺之遥,离改变过去30年发展道路也仿佛真的只是功败垂成,所以,比起陈希同或者陈良宇,他带来的轰动效应更加震撼。
夫人薄谷开来和副手王立军那些几乎只有在侦探小说中才得以一见的犯罪故事,更让人们在啧啧称奇的同时,愈加期待这位真正主角的最后登场。
17个月的准备和铺垫之后,是该轮到他了。
庭审
这一天,@济南中院忙到了深夜23点。发布了第10条“庭审现场”长微博后,工作算是终于完成了。
尽管在早间8时09分刚开始微博直播的那会儿,网络围观人群中里传出过阵阵嘘声,对这种逐条短句的发布方式感到失望,但从对三项罪名——受贿、贪污、滥用职权——的具体指控被连续张贴出来后,好奇心开始得到满足。
11时22分,那幅薄熙来交叉双手站立听审的现场照片发布,此时,连那些千里迢迢赶到济南却没能获准进入审判庭的记者们,也顾不上了抱怨了,把镜头直接对准电脑大屏幕。两小时内,仅仅是在这条图片微博的原始页面上,转发就超过4万次,评论也超过1万次。
人们放大画面仔细察看,开始热烈讨论他身边那两位高大警察所构成的压迫感,讨论他的眼袋,他衬衣上的褶皱,以及那个被“阴谋论”者最津津乐道的左手手势——究竟是“OK”,还是“3”?
“只不过就是一场戏,一场事先早就谈好的交易”——的确,这些对薄熙来手势花样百出的解读,虽然明显牵强,但却及时召唤出了人们对中国政治斗争的固有看法。夫人薄谷开来此前在法庭上的快速认罪,独子薄瓜瓜迄今还能稳居海外的情势,以及对刘志军等中共高官过往判决的传说,无不让“演戏”之说深入人心,俨然成了颠扑不破的民间常识。
所以,11时29分发布的第一份“庭审现场”长微博里,薄熙来那句“我希望法官能够合理的公正的来审判,按照我国法律的程序来审判这个问题”,带给观众们更多的感受也只是“装个样子”、“走个过场”。
然而,事实证明,一代枭雄并没有那么容易被驯服。从午后12时许起发布的9份庭审现场问答内容,完全打碎了老套的剧情模式,令数以亿计的观众瞠目结舌、大呼意外。
根据@济南中院公开发布的记录,薄熙来在受审的第一天里几乎否认了所有对他收受贿赂的指控。不仅是将大连国际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肖林斥作“地地道道的贪腐分子和经济骗子”,甚至还声称夫人薄谷开来的证言“非常滑稽、非常可笑”。
在与大连实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明对质时的21句连环发问,更是堪比律政电视剧中的经典对白。根据@头条新闻的浓缩,就是:“薄:直升飞球是我定的么?徐:审批过程我不清楚。薄:你给薄瓜瓜报销机票信用卡电动平衡车,跟我讲过没?徐:没有。薄:非洲事情你给我讲过没有,你支付费用?徐:没有。薄:你给谷开来买贵重东西,给薄瓜瓜买贵重手表,跟我说过没有?徐:没有”。
在老领导举重若轻的攻势下,徐明说的最多的只能是“没有”——直至换来了一句“谢谢你实事求是”后,这位曾经的富豪还要声明“我很尊重、敬重薄熙来”。
甚至,薄熙来连“翻供”也不承认:“对唐肖林三次给我送钱的事情,我曾经在中纪委对我审查期间我违心的承认过这个事情,就是愿意承担法律责任,但当时我完全不知道这些事情的情节,脑中一片空白……我当时有机会主义,有软弱……一是对我不正当的压力的情况下写的。第二是有明确的诱导因素。当时,我考虑到大势所趋,无可挽回。在这种情况下,我不得不表示拿两个大单,一个是唐肖林和一个是徐明……即使在去年我还在接受审查时,对徐明和唐肖林的事,我觉得专案组要把它上升到法律高度时,我当时就已向相关人员表示过不同意”。
是的,这个下午,薄熙来果真是厚积薄发,仿佛是把他毕生的演讲才华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辩驳思路之清晰,提问逻辑之严谨,现场反应之快速,何处示弱,何处争强,让在电脑屏幕前的观战者都屏住了呼吸,不禁要回想起他当年谈笑风生的神采。
可是,演变至此,这难道还是那部早就写好了剧本的戏吗?叹服于薄督口才的同时,人们越来越大惑不解。虽说根据薄熙来被指控的三项罪名,人们早已普遍判定刑期不会太长,但按照这幕公诉人处处受制、被告方过关斩将的庭上趋势,难不成,要有一个彻底颠覆的大结局?
或者,还有个解释,就是“导演遇上了戏霸”?
@幽壹发布场外点评:“对于今天的电视剧,综合各方评述意见是:诉方太弱智,指控太弱,证据太无力,被打个措手不及”;@廖睿哈哈大笑地补充道:“薄熙来确实是一个‘死磕’当事人,要是再有一个‘死磕’律师,济南中院这场庭审就太精彩了”。
连那些薄熙来最坚定的反对者,都开始有点怀疑自己的世界观了。@安替纳闷:“这到底是按剧本演出还是完全失控的说?好像在看Bostonlegal啊”;@何三畏也一头雾水:“当庭翻供看起来也不太像既定剧情,而且自辩相当有力(或者说公诉材料做得太粗糙)。如此决然的不合作,或者说直接推翻了诉前交易,并含蓄地指纪委有逼供诱供行为(致使自己脑子‘一片空白’),终究是划算的么?当局手上没有牌了么?”
甚至,凭借今天这份处变不惊,气场强大的老帅哥俨然已经赢得了几许芳心。棋圣聂卫平虽然是男性,但看上去也已经被薄熙来的自辩所征服,微博留言:“看了庭审笔录,一声叹息。古话说得好,妻贤夫祸少,信然”;@杨子评更为英才落难而惋惜:“现场答辩相当精彩,思路缜密滴水不露,不失为一人才。薄至今日之境地,令人唏嘘。倘若之前有一个独立强大的司法存在,或许早就避免了其更多违法犯罪之事的发生;倘若在一个民主制度下或许他可成为一位优秀领导人”。
当然,对那些将薄熙来视作“文革余孽”的自由派知识分子来说,就算是也曾为他的辩术而在心中暗暗叫绝,总不至于就此倾倒。掌声宁愿送给济南中院。
算得上实至名归。至少从这第一天的表现来看,堪称无可挑剔。所以,即便是中国司法现状最严厉的批判者,都不吝喝彩。@贺卫方上午也曾抱怨过“都开庭十五分钟了,才发这么一条,算哪门子直播”,可是在看到第三段庭审现场记录后,情不自禁地“赞一声济南中院”;@谢佑平已定义此乃“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公开审判”:“如此公开和透明,在以往类似的案件中从来没有过。该案注定具有独特历史意义,包括济南中院的做法在内”;身为律师的@陈有西虽然要为“侦查薄熙来案件中的很多缺陷”而遗憾,但对审判本身也是给予高度评价:“薄熙来案的审判,总体上其公开性和公正性都出乎我原先的预期。这是一种令人欣喜的现象。审判、公诉、辩护、被告、证人,各方审判参与人,表现都相当到位而符合法律理性。说明中国的依法治国的基本规则,已经形成”。
作为舆情学者,@武大沈阳则是从传播专业角度赞扬:“@济南中院微博直播是在信息公开和庭审秩序之间的均衡,满足了社会的知情欲望,是近年庭审使用新媒体的标志性事件”。
@童之伟除了“充分肯定”,还有今昔对比:“在程序公正方面,济南中院对薄,比薄当权时重庆法院对待那些被黑打的人,要公正千百倍”;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锋也通过微博宣布两点启示:“周强院长倡导司法公开在审判得到最充分展示,程序正义为薄提供最大权益保护,司法民主使辩护律师、公诉人受到法官平等对待。面对此情此景,薄熙来应对重庆打黑审判深深忏悔!公正、独立的司法制度无论对位高权重者还是平民百姓都至关重要!”
但要说到这样的感慨,恐怕没有谁比@李庄更有资格。作为薄熙来主政重庆时期“唱红打黑”的标志性人物,这位律师也在称赞济南中院“在重大案审判上给全国做了榜样”,甚至,依据“审判长中立,控辩双方真枪实弹”的情形,公开宣布“‘提前彩排’的说法不攻自破”。不过,他终究还是要向那位替换他站在受审席上的被告提前发布判决:“总以为‘不知道,不清楚’可以解脱一切,其实他前后矛盾的供述已经说明一切……凡是内行都很明白‘罪已构成,且已认罪’”。
的确,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那些抱着看戏心情的观众还在回味薄熙来的进退有据时,多有熟识法律者已在复盘时得出相近判断,认定“在劫难逃”、“罪责基本盘很难有实质性影响”。
既被薄熙来称赞“给我一种公平正义的感觉”,也被薄熙来的死敌们夸奖,站在舞台中央的审判长王旭光何去何从?
回到开审前夜,@济南中院曾经用一句《韩非子·有度》中的法律格言,像是在对天下众生昭告心意:“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回音
除了开审薄熙来,其它新闻都是配角。
新浪总编辑陈彤宣布,为了这场大战,他带领下属投入了三倍于过往重大突发事件的精力,其中,最显眼的成果是晚间在首页头条上线《多媒体交互:薄熙来案首日庭审全景回顾》。
因为身兼@济南中院的微博发布平台,这家老牌门户还能够更快速地发现可供深入的新闻点。比如,当庭审记录声称薄谷开来曾提及自己的家庭住址后,编辑们立即找出了北京东城区新开路71号的地图方位和外观模样。
对另外几家没有微博优势的门户来说,最好的办法只能是绕道开发,或者利用相对宽松的手机客户端,发布那些带有象征意味的薄熙来旧照。搜狐一口气推出《什么人出庭受审可以不穿囚服》、《释疑:贪腐金额有零有整不奇怪》、《铁腕反腐十五年,4只大老虎落马》等首页专题,已经算是穷尽心思。
而那些有政治风向标意义的中央喉舌下属各渠道,此时更需要紧紧地依托@济南中院的留言,一字不易。早晨8时许,新华网的首页头条标题就是标准的“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开庭审理”,人民网也只是多了个“8时43分”的开审时间标记。
值得庆幸的是,济南中院确实提供了足够丰富的素材。再加上央视在13时、14时和20时的整点播报中均有庭审画面,尽管是用解说词替代了薄熙来自己的声音,但也足够网络编辑们找出几个新闻点:神情自如、着白衬衣、未戴手铐、获准坐下……
看图说话的状态,在下午13时后被打破。当时,人们已经从庭审现场记录中体会到薄熙来的从容不迫,是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机关报所属的法制网发出了《旁听薄熙来案的基层群众谈感想:开庭审理薄熙来案体现法律神圣威严》,开始舆论攻势。门户同步推上首页,并集体选取“狡辩”之斥作为标题:“山东济南一家企业的员工林擘对记者说:“听了公诉人法庭上指控薄熙来的三宗罪名,桩桩件件触目惊心,令人震惊。以前不太了解,以为他是个清官、为民办实事的好官,但今天上午听了公诉机关对他的指控,看到公诉人出示的部分证据,感到反差很大,才知道他什么钱都敢收,一点底线都没有。我个人感觉,薄熙来在法庭上的很多说法是狡辩,一到关键地方就说‘记不清了’、‘我不清楚’、‘跟我没关系’、‘我违心承认了受贿问题’,不知道法院最终会怎么认定。看来他伪装得很深,是一个假正经,老百姓都被他搞的那一套东西所蒙蔽了,原来他身上的光环都是他自己塑造出来的,没想到他是这样一个人”。
而这还只是个开始。晚间20时起,人民网《从薄熙来案公审感受法治中国的力量》、央视网《从薄熙来案首日庭审看反腐斗争之复杂艰巨》、光明网《无赖与狡辩:虚伪最后的疯狂》三箭齐发,其中,最后一篇最是疾言厉色:“薄熙来犯案的’高明’之处在于,或许,在他拿起一笔笔不义之财的时候,‘深谋远虑’的考虑到东窗事发如何后自保其身,因此他巧妙的设计了一系列通道,力图避免自己犯罪利益的直接接触。然而,白纸黑字、铁证如山,薄熙来的自保在物证下瞬间塌陷,让他的诡辩苍白无力、让人发笑。薄熙来诡计多端、飞扬跋扈、两面三刀,以为他过去的经历所证实。他口口声声的‘贤妻孝子’,在法庭上,在他的口中,与他形同陌路,视人命如儿戏。他曾经的‘干将’、‘同志’,似乎也与他毫无瓜葛。曾经,薄熙来用一个个谎言编织自己的贪婪欲望;而今天在庭上,他还在对于自己曾经的认罪矢口否认。或许,即便到了最后一刻,他也要背负自己的谎言,不肯还原一个真实的自己。法庭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利,是对法律至高无上威严的维护。但是这并不能成为犯罪分子搅扰喧闹、混淆黑白、自我粉饰、藐视法律的可乘之机。若罪犯认为法庭的公平,是自己玩弄阴谋伎俩的‘舞台’,那就是彻底的冥顽不化,就是自绝于人类正义与公理”。
凌晨1时许,又新增了一篇《庭审首日昭示天下:薄熙来犯罪证据确凿》,亦由人民网向各门户扩散:“事实胜于雄辩。苍白的辩解,敌不过确凿的证据;玩弄文字游戏,更推翻不了违法犯罪的事实。一味否认,只会把自己埋进陷阱之中。我们不会忘记,去年3月9日,薄熙来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其子在国外读书开法拉利的传言,连用两个‘一派胡言’,并‘感到非常气愤’,称儿子在国外读书的资金问题,‘全额奖学金!’这真是弥天大谎,不仅境外媒体很快做了否定回应,薄谷开来在受审时已经坦白了”。
文中,警告之意更是昭然若揭:“当然,薄熙来有替自己辩解的权利,也有全盘翻供的‘自由’,但是如果缺乏真诚,辩解就成了笑谈;如果蔑视事实,翻供就会翻倒自己。证据确凿,狡辩就是徒劳”。
有了这样一批明显由宣传官员部署发布的声讨檄文,观众们反而更容易理解剧情了。按照@徐昕的说法,虽然“庭审的公开出人意外,不像是事先安排的演戏”,但是,“审判公开未必与判决有必然联系。法庭有可能让双方放开辩论,但判决仍是事前安排”。
在这些薄熙来反对者看来,中共在主要的两个罪名指控上都绕开了重庆,分明是想用法庭上的技术手段解决政治分歧。所以,就算对手势必入狱,他们心中仍有不甘。
@刘胜军改革的声音,早就经由@21世纪经济报道助力扩散:“不厚虽然贪腐,但这不是他主要的罪行。他践踏法治的危害,远甚于贪腐。以贪腐罪名起诉,对推动社会进步意义不大。更应该起诉他践踏法治的罪行,公布他操控司法的具体细节,并以此警示所有官员权力的边界和法治的神圣!如果能引用宪法条款,给宪法一些尊严,就更有价值了”。转发之时,已经公开为自己当年未能当面反驳薄熙来而后悔的王石,又补上了一句:“薄的要害是‘秃子打伞’,无视党纪国法,为政治诉求践踏人权,视生命为草芥”。
凤凰网周一那篇《薄熙来是“英雄”吗?》,就已经全盘否定了为“唱红打黑”辩护的理由。此番,再由曾领衔写出《起底王立军》的石扉客发表《演员薄熙来:好大喜功与睚眦必报》,首页提要正是:“当睚眦必报开始不择手段,就演变成为肆无忌惮的对法治的践踏”。
然而,马列主义终究还写在党章上,毛主席纪念堂仍然矗立于天安门广场,红色意识形态也就拥有毋庸置疑的政治正确性。
“从理论上说,从政治上说,我是支持‘唱红打黑’的,共产党唱红是本色,共产党打黑是本职,一不唱红二不打黑的共产党是假共产党,不是真共产党……薄熙来主政重庆四年半中所做的那些有利重庆发展的事,我没有理由不支持……但好事坏事应该分开,我们不能因为他做过好事,就姑息纵容放过他做坏事,我们也不能因为他做了坏事,就贬低和不承认他以前曾经做过的好事。”——赶在开审前,最重要的左派意见领袖@司马南就得以发布了自己的最后声明。
只不过,他的盟友@孔庆东、@郭松民、@张宏良都在这个关键时刻突然被微博禁言,失去了与那些济南中院门外的毛泽东崇拜者一同为薄熙来加油的机会。显然,中共当局并不希望噪音干扰了自己的主旋律,尤其是在第一天的形势看上去对薄熙来很有利时,更不允许敲锣打鼓。
“禁言一批左派大佬”,@破破的桥是预测对了。不要忘了,他还有另一个针对新近时事的背景判断,即刑拘秦火火“跟网络谣言无关”,“是审判某人前给左派一个甜枣”。的确,在北京警方早前通过媒体公布的网络造谣罪状中,确实就有“司马南、孔庆东等名人收钱为重庆模式说话”。
胡萝卜加大棒。既不允许左翼拥趸上纲上线,也不允许右派公知乘胜追击,由另一位“红二代”率领的中国执政者,正努力把被告席上的薄熙来牢牢隔离于意识形态争论之外。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