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溪海薛枫艳
近年来,随着东莞经济的快速发展,刑事案件逐年上升,其中“两抢一盗”犯罪尤为突出,而且所占比例较大,成为影响东莞治安状况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从2003年到2007年,每年“两抢一盗”案件数占刑事案件总数的比例约60%;“两抢一盗”案件在数量上逐年上升,从2003年开始,“两抢一盗”案件每年都以几百近千的数目增长,至2006年,“两抢一盗”案件数已比2003年的2424宗翻了近一番,达到4691宗。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两抢一盗”案件数为3783宗,在近几年首次实现负增长。
“两抢一盗”犯罪问题的凸显折射了东莞市人口比例、收入均衡等深层次问题。东莞市“两抢一盗”犯罪问题乃至整个犯罪控制问题,说到底就是人的管理问题,东莞是泛珠经济圈的发动机,东莞所遇到的问题亦是泛珠核心地区普遍的问题,站在泛珠合作的高度,紧跟产业升级换代,主动出击做好人力资源的培养、控制,很多犯罪问题将可以得到一定的控制。
本文主要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向被羁押在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问卷调查,采集其犯罪的动机、家庭背景、实施心态、悔罪表现等情况;运用归纳法、辩证法等技术手段分析“两抢一盗”犯罪的各种原因与内在联系,并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眼中的世界进行反思,对于东莞市乃至整个泛珠经济圈的发展不无裨益。由于个体的限制,笔者并无能力指出整个泛珠经济圈的所有问题并提出所有的解决方案。
本次调研由东莞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组织课题组承办,并与东莞市第二看守所合作。东莞市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课题组负责课题的选定,问卷制作、数据分析;东莞市第二看守所负责问卷的发放、数据的采集。
一、数据采样
本次问卷调查,由课题组制作问卷2000份向东莞市第二看守所中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发放。有效回收问卷1095份,成功率为54.75%。具体数据采集情况如下:
(一)籍贯分布情况
通过调查涉嫌“两抢一盗”犯罪人员的籍贯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河南、四川、贵州、湖北、广东、陕西、重庆、安徽等23个省、直辖市。其中籍贯表示为“广西”的人数为178人,占总人数的16.26%;“湖南”占15.62%,“河南”占14.52%;“四川”占10.05%;“贵州”占9.59%;“湖北”占7.03%;“广东”占5.75%;“陕西”占4.47%;“重庆”占3.74%;“安徽”占2.28%。上述10个省份所占比例超过八成,其余13个省份所占比例一成多。
(二)年龄层分布情况
25周岁以下(包括25周岁)总数838人,占76.53%,其中18周岁以下占总数的20.46%;25周岁以上(不包括25周岁)257人,占23.47%。
(三)性别分布情况
性别为男的人数是1068人,占97.53%;女性占2.47%。
(四)文化程度情况
本科学历占0.27%;大专学历占0.09%,高中学历占4.29%;中专占3.47%,初中占62.8%;小学占27.8%,文盲4人,占0.37%。
(五)户口所在情况
户籍为城镇的人数占10.59%;户籍为农村的人数占89.41%。
(六)罪名分布情况
盗窃占18.45%;抢劫占60.73%;抢夺占20.82%。
(七)涉案原因
答案总共为1168人次。具体分类如下:
1.表示“没有钱,经济紧张”等的人数占37.07%。
2.表示“被朋友诱惑、一时冲动、糊涂”等激情犯罪的人数占26.20%。
3.表示“寻求刺激、好玩”等的人数占5.74%。
4.表示“因为金钱诱惑,为了钱,想暴富”等的人数占16.61%。
5.表示“不懂法”的人数为占2.05%。
6.表示“急需用钱”的人数占0.68%。
7.表示“被威胁”的人数占0.17%。
8.表示各种原因,且原因比较特别的人数占11.48%。
(八)作案选择
答案总共为1379人次,具体情况如下:
1.表示第一次作案或由同伙决定作案时机的人数占9.43%。
2.表示无选择性作案的人数占41.33%;
3.表示有选择性作案的人数占49.24%。
(九)罪名选择
对于罪名选择原因的问卷设置,主要是想测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实施犯罪前是否有对“两抢一盗”各罪名进行选择性作案,具体情况如下:表示没有对“两抢一盗”各罪名进行选择性作案的占81.10%;表示有对“两抢一盗”各罪名进行选择性作案的占18.63%;表示“无可奉告”的1人,表示“都想干”1人,表示“因打架引起的”的1人,这三种情况占0.27%.
(十)出门谋生缘由
答案总共为1125人次,具体情况如下:
1.表示“家中贫困,出门谋生,改善生活”的占61.33%。
2.表示“见识外面的世界,闯一番事业,锻炼自我”的占24.45%。
3.表示“追求享受外面精彩世界”的占8.62%。
4.表示各种原因,且原因比较特别的人数占5.6%。
(十一)社会自我认同
社会自我认同感可以分为:差、弱、强三级。体现为强的占3.65%;体现为弱的占95.53%;体现为差的为6人,占0.55%。
(十二)犯罪实施心态
答案总共为1173人次,具体情况如下:
(1)表示实施犯罪时“紧张、害怕、不好、犹豫”等的占68.63%;
(2)表示实施犯罪时“平静、不知、无感觉”等的占13.98%;
(3)表示实施犯罪时“兴奋刺激、好玩好奇、成功感”的占11.51%;
(4)表示各种心态且较有特点的占5.88%。
(十三)犯罪羞耻感
表示认为是一种耻辱的占52.72%;表示不认为是一种耻辱的占47.28%。
(十四)犯罪震慑
犯罪震慑起作用的占41.55%;不起作用的占58.45%。
(十五)犯罪检讨
表示对自己犯罪行为不后悔的占8.86%。
二、数据分析
(一)东莞市“两抢一盗”犯罪特点分析
1.多非常住人口、低龄化明显。数据显示参与“两抢一盗”犯罪的人中,年龄在25周岁以下(包括25周岁)的占76.62%,常住人口涉案极少。
2.犯罪机动性增强,现代交通通讯普遍使用。东莞市地处珠三角中心地带,毗邻广州和深圳,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道路交通方便。犯罪分子驾驶摩托车、小面的等现代交通工具在东莞境内流窜作案,并使用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互通信息,用于逃避犯罪缉捕情况普遍。
3.犯罪时间、地点相对集中。犯罪分子一般在较为偏僻的道路旁、高速路口、酒店旁边、工业区、出租房、银行附近选择犯罪对象进行作案。
(二)东莞市“两抢一盗”犯罪成因分析
1.社会结构性分析
(1)人口结构比重另有特点,犯罪控制难度大。东莞市2002年以来,据有数据的统计总人口保持在600万以上并逐年上升;其中户籍人口保持在160万以上,增长相对缓慢,外来暂住人口保持在400万至500万之间,且逐年增长,增长相对较快。在这样一个人口结构中,无疑给当地的犯罪控制带来了不小的难度。
(2)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导致心理失衡。东莞市最低工资标准在2005年3月以前是人民币450元,住房,伙食和社保另计。2005年3月东莞市执行广东省最低工资标准后为人民币574元,住房,伙食和社保另计。2006年9月1日起,将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到人民币690元,住房,伙食和社保另计。要求企业不准强制性加班。与之相对比,“广东东莞平均每百户居民家庭拥有32辆私家汽车。这一指标目前位居全中国之首。……据悉,今年上半年东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658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1%,居广东省第一位。”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4/2004-10-01/26/490305.shtml.“东莞市共有五星级酒店14家,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名列全国第三。”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6-04/07/content_1102897.html.比较之下,东莞经济的繁荣无疑给来莞务工的人以强烈的刺激,而明显的收入差距却也给其赤裸裸的打击,往往导致低收入阶层心理失衡,进而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以求“暴富”。
(3)家庭单元的变相解体,社会约束力量难以渗透,亚文化隐约形成。数据显示参与“两抢一盗”的人中,其年龄介于15至48周岁之间;且其户口情况,10.59%为城镇户口,89.41%为农村户口。这些人主要来自于加入泛珠区域合作的珠三角周边省份。来自泛珠内地九个省份参与“两抢一盗”犯罪的人数竟达61.75%。其中广西占16.26%;湖南占15.62%,四川占10.05%;贵州占9.59%;广东占5.75%;江西占2.28%;云南占1.19%;福建占0.55%;海南占0.46%。
而参与“两抢一盗”犯罪的人中,年龄在25周岁以下(包括25周岁)占76.62%。而在25周岁以下的人中15周岁至20周岁的人达54.8%。通过调查,几近100%的人都表示他们的犯罪行为,其家人是不知情的,亦即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控制,至此已然失效。结合司法机关办案经验,这些犯罪分子往往与平时来往老乡纠结一起作案,他们的老乡圈子外人一般难以渗透,“老乡”亚文化圈隐约形成。这对其作案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同时给犯罪控制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城市道路建设快速但交通调控系统、警力布控相对滞后。东莞市道路设施建设速度较快,但是相应的交通调控体系发展却相对滞后,形成了许多真空地带,人们要么行走于偏僻、冷清的公路旁边,要么租用摩托车或的士代步,事实上,租用摩托车代步的人数占了绝大部分。与此相对,东莞市的警力却未能及时布控这些真空地带,导致犯罪发生后不能及时赶到现场,抓捕罪犯。
2.“两抢一盗”犯罪心理分析
与一般人认为的参与“两抢一盗”犯罪的人是因为“对自己的财富不满足,好逸恶劳”、“反社会的野蛮英雄观”相反,25周岁以下(包括25周岁)参与“两抢一盗”的人中因为没有钱,经济紧张或为了金钱铤而走险的占56.8%,另外还有25.99%的人是因为被朋友诱惑或一时糊涂,一时冲动而实施“两抢一盗”的;纯粹为追求刺激好玩的只占6.36%。另一方面,25周岁以上参与“两抢一盗”的人中因为没有钱,经济紧张或为了金钱铤而走险的占45.71%,另外还有26.95%的人是因为被朋友诱惑或一时糊涂,一时冲动而实施“两抢一盗”的;纯粹为追求刺激好玩的只占3.52%。
(三)东莞市应对“两抢一盗”犯罪的措施及成效
1.公安机关采取一系列的“严打”行动,抓捕了大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2003年公安机关破获案件9227宗,抓获犯罪嫌疑人9899人,移送起诉6208人;2004年公安机关破获案件11077宗,抓获犯罪嫌疑人12838人,移送起诉8592人数据引自《东莞年鉴》……
2.增设巡逻车。应对当前的犯罪形式,2005年东莞市发放了100辆警用巡逻车,并逐年增加。不仅如此,公安机关还在犯罪多发路段安装摄像设备,且装备的数量逐步增加。
3.整顿出租房市场、取缔非法养猪场行动。东莞市还采取措施整顿出租房、取缔非法养猪场,让犯罪分子无法藏身。
4.启动社会救助站,并在网站开辟专门网站,提供救助指南。
5.开展“治摩”行动,釜底抽薪,打击犯罪,两抢一盗犯罪数量明显下降,后文将有论述。
三、反思
(一)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双刃剑
受益于泛珠合作,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势头迅猛,成绩斐然。然而在迅猛发展的同时,珠三角所遇的问题亦不少;其中犯罪率高就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尤其是“两抢一盗”犯罪数量惊人。东莞市的“两抢一盗”犯罪情况亦不例外。
就“两抢一盗”犯罪而言,通过调查可以发现参与“两抢一盗”的人中,其年龄介于15至48周岁之间;且其户口情况,10.59%为城镇户口,89.41%为农村户口。这些人主要来自于加入泛珠区域合作的珠三角周边省份。来自泛珠内地九个省份参与“两抢一盗”犯罪的人数竟达61.75%。其中广西占16.26%;湖南占15.62%,四川占10.05%;贵州占9.59%;广东占5.75%;江西占2.28%;云南占1.19%;福建占0.55%;海南占0.46%。
可以得知参与“两抢一盗”的人恰恰就是为珠三角的建设、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的外来青壮年劳动力群,即农民工兄弟。
而据调查,参与“两抢一盗”犯罪的人中专门来莞参与犯罪活动的甚少。25周岁以下(包括25周岁)参与“两抢一盗”的人中因为没有钱,经济紧张或为了金钱铤而走险的占56.8%,另外还有25.99%的人是因为被朋友诱惑或一时糊涂,一时冲动而实施“两抢一盗”的;纯粹为追求刺激好玩的只占6.36%。另一方面,25周岁以上参与“两抢一盗”的人中因为没有钱,经济紧张或为了金钱铤而走险的占45.71%,另外还有26.95%的人是因为被朋友诱惑或一时糊涂,一时冲动而实施“两抢一盗”的;纯粹为追求刺激好玩的只占3.52%。2002年以来,东莞市常住人口介于150万至160万之间,而外来人口却在400至500万之间,再加上无法精确统计的流动人口,数量惊人。
可以说东莞市作为泛珠经济圈的核心动力,大量的农民工为其创造了众多的辉煌,但也给其带来了一系列的犯罪问题。
(二)九年义务教育、后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贯彻直接影响着泛珠经济圈的人力资源的配置以及犯罪控制的效果
通过调查发现参与“两抢一盗”犯罪的人中,年龄在25周岁以下(包括25周岁)的占76.62%。而在25周岁以下的人中15周岁至20周岁的人达54.8%。众所周知,按照中国内地的情况,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事实上还处在九年义务教育或后九年义务教育之中,心智仍未完全成熟。即使加上25周岁以上的人,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其学历从文盲到中专的人数分别占99.84%、98.47%,而表示学历只为小学或初中的人数占据大部;25周岁以上的文盲人数更是略有上升。固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在九年义务教育、后九年义务教育框架中求学,但是不可否认,当这批没有被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后九年义务教育框架的年轻人一旦脱离学校,踏入社会将会大大增加我们的社会管理成本,因为事实上提前退出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往往是“较有想法”的问题青年。另据调查,参与“两抢一盗”的人中男性达97.53%,女性只为2.47%。这么一大群有着梦想且带着叛逆的年轻男性,一旦脱离了父母的监控,只要稍稍受到社会不正当的诱惑,或不公正的对待——犯罪不过咫尺!事实上通过调查,几近100%的人都表示他们的犯罪行为,其家人是不知情的,亦即以家庭为单位的社会控制,至此已然失效。
对比发现,年龄在25周岁以上的参与“两抢一盗”犯罪的人数则遽降为257人,仅占23.47%,且年龄介于26至30岁之间的人数就占60.29%。30岁后涉案的人数较少。
由此对问卷调查中“涉案原因”的一些奇怪答案如:“为给女朋友过上好生活”、“社会不公”“因一个手机”“打出一片天地”“为电脑配置高点”“劫富济贫”……我们竟然不能简单的一笑了之。毕竟犯罪的人当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稚气未干的小年轻!
东莞市乃至整个珠三角的繁荣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链群的发展而来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整个珠三角地区度面临着产业升级的诉求,随着整个产业链群的升级换代,我们所需要的将不是大量的不需要过多技术要求的劳动力,相反我们需要的是大量的经过专业训练的技术工人。这些人从哪里来?笔者以后将另外撰文详述。
(三)社会发展与犯罪控制的矛盾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犯罪亦随之消亡、产生、变异。人们对待各种罪名的价值判断也随之改变。问题总是先于答案而存在的,这必然导致社会发展了而相应的犯罪控制体制跟不上的矛盾。
1.技术发展与犯罪成本的矛盾。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道路交通变得非常复杂,大街小巷纵横交错,不仅公交系统难以覆盖,也为警力布置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但在另一方面,对犯罪分子来说意味着犯罪成功率上升。加之,随着摩托车等交通工具的普及,犯罪成本已经显得非常低;尤其是在东莞这样一个外来人口众多,外地摩托车多如牛毛的地方,驾驶一辆外地摩托车飞车抢夺,凭借其机动性、突然性,犯罪人被马上或短时期内抓获的可能性将极低。再加上数量浩繁的出租房以及移动电话的及时通讯,追捕犯罪分子的成本正在不断扩大,相应的犯罪分子犯罪的成本自然降低。据调查对于作案时是否有进行选择,25周岁以下(包括25周岁)表示没有进行选择的占48.51%,25周岁以上的则占58.63%。似乎显示了犯罪分子的肆无忌惮已然到达了无视地点、时间等犯罪条件的地步。可见“两抢一盗”的犯罪成本为几何。
2.陌生人社会形成的后遗症。陌生人社会追究效率,对于一些经常在社会漂泊的人来说,与人建立感情,或许已变为一种奢侈。对于农民工来说,其工作的特性,除却老乡,事实上对其他人确实非常陌生,即使老乡也不见得有多熟悉。在这种情况之下,陌生人社会的后遗症显现无存:(1)社会自我认同感较弱。通过调查参与“两抢一盗”犯罪的人其社会自我认同感有95.53%的显示为弱,3.65%体现为强。(2)犯罪震慑不强。据调查,年龄在25周岁以下(包括25周岁)犯罪对其产生作用的占40.57%,不产生作用的占59.43%;年龄在25周岁以上的,产生作用的占44.75%,不产生作用的占55.25%。(3)家庭控制失去。如前所述,参与“两抢一盗”的人,主要集中在年龄介于15至25周岁之间的这些充满理想,带着叛逆的小年轻身上。但恰恰对这些陌生人中,家庭对其的控制与监督、教育事实上已然失效;以至于其对犯罪本身缺乏深度的思考。
3.企业文化欠缺。东莞市有着数量庞大的“三来一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截止2001年底,东莞市在册“三来一补”企业11310户,营运资金71.51亿美元,从业人数约130万人,累计工缴费收入18亿美元,仅2001年出口总值就达94.09美元,约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0%,“三来一补”企业已经成为东莞市外向型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但不容回避的是,“三来一补”企业由于规模小、自有资产少、厂房多为租赁、工人也不固定,逃废债务的现象日益猖獗,严重危害着市场交易的安全。在这种状况下,企业文化无从提起,遑论个体工商户了。另,“三来一补”企业的这种过于简单以及不规范,经常给受雇工人造成严重损失,客观上导致了社会的不安。
四、对策
(一)主动出击在泛珠框架下谋求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全力推动东莞市产业链群的升级。一方面,东莞的发展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另一方面,通过产业链群的升级,吸收素质较高,具有法治理念的人力资源。“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们不可能要求只受过小学或者中学教育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人个个都活得跟圣人一般,知书达理。产业升级,创造新的要求更高的工作岗位,要么吸收新的人才,要么原有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人提高自身素质,转变为新型人才。如前所述,实施“两抢一盗”犯罪的人其学历往往集中在小学、初中水平。反观之,虽然学历并不代表一切,但是学历越高代表其受教育程度越高,对社会的理解更深刻,越不容易参与暴力型的犯罪,这还是有普遍说服力的。
2.大力贯彻九年教育、发展后九年义务教育事业。如前所述参与“两抢一盗”的“主力军”来自泛珠地区农村的年轻人,这部分人要么游离在九年义务教育之外,要么游离在后九年义务教育之外,造成知识程度低,人生观、价值观很不稳定,对社会认同感不强,没有犯罪羞耻感和震慑感。
随着产业链群的升级换代,珠三角地区缺乏的将是专门的技术性人才,大力发展后九年义务教育事业,通过举办各种技术性学校,吸收15至20周岁的年轻人,不仅保持了泛珠地区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因为这批年轻人的重返校园,犯罪控制成本将会大大降低。但是教育不是产业,教育的质量至关重要,没有质量的教育形同虚设。
(二)建立、完善警用地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城市安防监控体系
1.警用地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目前,随着公安系统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公安部门各警种已经建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业务应用系统,为了使地理信息能够应用到公安行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并与原有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警用地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警用地理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就是利用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以电子地图为基础,以公安宽带网络为依托,以信息共享和综合利用为目标,实现公安业务信息基于空间电子地图的可视化查询和分析,提高在指挥决策、快速反映、反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为治安管理、警力部署、巡逻布控、安全警卫等公安业务提供基于位置的分析与管理手段。
2.城市安防体系。城市安防体系按功能主要分为道路监控和城市治安监控、智能交通管理三部分,道路监控主要是为交管部门服务,通过实时监控干道车流量,控制并及时调配通勤情况,以缓解交通拥堵,提高行车安全等;治安监控主要涉及到重点路段、场所的监控,如繁华商业区、派出所、社区、公安局周边、主要干道等,用于跟踪可疑目标,对突发紧急事件的取证、调查等。智能交通管理主要包括车牌识别和电子警察,主要用于治安卡口的闯红灯抓拍、记录,黑牌照的跟踪、处理,车辆违章的记录等。治安监控系统按照监控和管理的级别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城市片区所辖各路段的治安监控系统和市级管理指挥中心。
结语
从2006年第四季度起,“两抢一盗”案件数量开始有明显下降趋势。2006年“两抢一盗”的案件增长数占刑事案件总增长数的比例只有37.87%,案件增长数也由以前的近千宗降为342宗,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2006年第四季度案件数的明显下降。第四季度本应是“两抢一盗”案件的高发期,但2006年第四季度的“两抢一盗”数却比第三季度减少了400多宗,进入2007年,“两抢一盗”案件数和东莞刑事案件总数更是进入了负增长的特点,市委、市政府在2006年以来轰轰烈烈展开的一系列包括“治摩”行动在内的打击刑事犯罪的综合措施始见成效,东莞社会治安实现明显好转。但我们还是要看到,要实现东莞社会治安根本性好转依然任重而道远。
摘自《法治论坛》第十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