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监视居住法律属性之辨–兼论“剥夺人身自由”的审查

叶宁
【内容提要】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指定监视居住被定性为羁押替代措施。但是,指定监视居住的制度性特征与传统的非羁押性措施格格不入。立法上指定监视居住的定位混乱一定程度上源于非羁押措施的传统理论界定不清晰。世界范围内人身性强制措施的发展早已模糊了传统理论划分的羁押与非羁押的边界。根据国际[……]

Read more

揭开“赔钱减刑”的面纱――以治理为导向的刑事和解实践

【内容提要】当下对“赔钱减刑”的讨论出现了泛政治化和泛道德化的倾向,但“赔钱减刑”能得到制度性的实践,背后必然包含了参与各方最低限度的同意和妥协。“赔钱减刑”的背后,体现了国家的治理术和当事人的逐利策略相互为用,它与国家治理模式从统治走向善治的趋势相吻合,与国家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模式等的转型[……]

Read more

危险驾驶罪司法疑难问题解析

石魏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设置危险驾驶罪以来,迄今为止仍存在众多疑惑。本文认为危险驾驶罪“道路”的范围不仅包括公共交通道路,而且应该包括供不特定人、车等通行的非公共交通道路;“情节恶劣”需要从追逐竞驶的时间、地点、速度、危害结果、次数、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危险驾驶被告人取保[……]

Read more

贩卖毒品罪认定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梁彦军何荣功

【内容提要】贩卖毒品罪中,贩卖行为的本质是以毒品作为支付手段的对价交易。在为吸毒者代购毒品的场合,代购者即便出于牟利目的,事实上赚取的是介绍费,不宜将代购行为认定为贩卖毒品罪的实行行为。贩卖毒品罪属于行为犯,司法实践宜以毒品是否进入“实际交易状态”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当前,司法实践[……]

Read more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首认定中的有关问题探析

胡磊
我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的,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该罪是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逐步完善、适应反贪污贿赂犯罪的形势要求,在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设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一种刑事政策的选择,不同于传统自然犯罪[……]

Read more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保护证人人身安全措施研究

张绍武
【内容提要】证人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参与人,证人能够协助公安机关查明犯罪事实、获取犯罪证据。在我国,由于立法和相应保护措施的缺失,公安机关未能在侦查阶段完全有效地保护证人的人身安全。为此,公安机关应提高侦查人员保护证人的意识,推进证人人身安全保护工作,构建完善的证人保护运作机制。
【关键词】[……]

Read more

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执行情况的若干思考

孙谦
编者按《人民检察》2015年第7期发表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同志《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执行情况的若干思考》,现本报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我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3月作出第二次重大修改,这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成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对于更加有效地惩治犯罪、保障[……]

Read more

未经定罪涉案财产没收程序内涵依据及程序研究

张婕
未经定罪涉案财产的没收程序,是一种剥夺公民财产权严厉程序。这一程序也引起了人们的些许质疑,无法认定有罪何以确定赃款?但是从实体法的角度来说如果证实确实有罪,却被置之不理等于是对犯罪行为放任,因此未经定罪涉案财产的没收程序是十分必要的,该程序既是司法实践的大势所趋,本身也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内[……]

Read more

“主观的超过要素”:一个不适合的域外刑法学命题(上)

马荣春
【内容提要】“主观的超过要素”将目的犯的“目的”、倾向犯的“内心倾向”和表现犯的“内心过程”看成是“超过”故意犯罪的“故意”的主观要件要素,且没有客观事实与之对应,但却可以起着限缩处罚范围的作用。而实际上,目的犯的“目的”是目的犯的“故意”的一种“法定”和具体,不存在“超过”即在“故意”之[……]

Read more

执行逮捕、拘留时搜查在场第三人的合法性问题

闾刚
【内容提要】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犯罪嫌疑人、非犯罪嫌疑人都可以作为搜查对象,且在搜查条件上不作区分;在执行逮捕、拘留时可以无证搜查,但并没有明确可无证搜查的对象。侦查实践中,执行逮捕、拘留时经常会遇到有第三人在场的情况。由于法律规定得不明确,在此情形下,对在场第三人能否实施搜查以及[……]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