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量刑调查报告在西方国家有160多年的历史,我国开始于1989年,现在,已经有10多个地方法院实施这一制度。其理论基础是刑罚个别化理论、教育刑理论和罪犯人权理论。在我国实施这一制度的前提是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分离,调查对象应当适用于可能判处所有刑罚的、所有未成年和成年被告人。调查的主体来看,应当由[……]
略论刑事庭前会议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国引起非常反响的刘志军案,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取证,仅仅用了半天的时间结束庭审,这得益于法院在庭审之前召集了公诉人、刘志军及其辩护人举行了庭前会议,就案件的管辖、回避、非法证据排除等问题向控辩双方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还询问了控辩双方对证据材料的意见,使正式庭审时的法庭调查得以简化,[……]
刘福谦:附条件逮捕制度实证分析
【内容提要】附条件逮捕制度是整个逮捕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司法实践中各地在适用附条件逮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标准不明确、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厅发布的《关于人民检察院审查逮捕工作中适用“附条件逮捕”的意见(试行)》对于实践中附条件逮捕的规范适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未来应通过逮捕标准的层[……]
死刑案件酌定从轻情节适用的检察监督
【内容提要】由于受到刑事司法政策影响,死刑改判案件中酌定从轻情节被不当适用,出现了“见陪即改”、适用不准、与社会发展脱节等问题。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可从内部机制建设,外部沟通协调,形成统一对酌定从轻情节的认识,创造有效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死刑案件酌定从轻情节检察监督
酌定从轻情节产生于[……]
蔡 杰 刘 晶:刑事卷宗移送制度的轮回性改革之反思
【内容提要】在庭前卷宗移送方式上,我国刑事诉讼经历了全案移送主义——主要证据复印件主义——全案移送主义的改革轮回。我国法律界一直将全案移送主义与庭前预断划上等号。解决我国刑事诉讼庭前预断的出路不在于采用何种方式的卷宗移送制度,关键在于完善公诉审查和庭前准备程序,以及进一步理顺诉审关系,实现审判中心[……]
姜明安:靠什么保证审判独立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靠什么保证审判的独立公正,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近日,记者专访了北京大学教授姜明安。
防止滥用权力,需要司法权制约行政权
记者:近年来,在我们身边,暴力拆迁、野蛮征收等事件屡有发生,您觉得这与司法对公权[……]
喻 珺:论出狱人保护制度
【内容提要】更生保护制度是刑事政策的一种,在我国台湾和日本是对刑满释放人员、或有不良行为的人,在社会上给予帮助,使之从新回归社会,不至再犯的一种制度。但是我国台湾与日本的具体制度又略有不同。根据更生保护制度的保护对象及保护方法,我国大陆地区与之相应的保护出狱人的制度是安置帮教制度。
【关键词】更生[……]
谢佑平 等:刑事和解尚须厘清的八个问题
【内容提要】我国的刑事和解不是也不能是刑事案件的整体和解,而只能是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和解。刑事案件当事人和解的本质是刑事案件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利益冲突和法律责任的和解。相对原刑法规定的刑期,刑事案件和解之后,被告人应当受到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被害人有权超出一定的范围要求加害人赔偿,也有权放弃一定[……]
季卫东:中国律师的重新定位
悄然律师百年祭
1912年,中国第一个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律师组织“中华民国律师总公会”于1月在上海成立,中国第一部关于律师的法规《律师暂行章程》于9月在北京颁布。这两件事可以视为现代律师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到2012年,中国律师制度走过了一百周年的曲折历程,本来这是值得隆重纪念的。尤其是在李庄案和重庆“[……]
傅达林:让法官心无旁骛地审案——聚焦深圳法官职业化改革(中)
法官流失或许只是职业化改革的浅层次原因,其更深的动因在于破除司法内部的行政化,真正将独立公正审判的权力交还给法官。如果将法官职业化改革的目的仅限于防止法官流失,就大大降低了改革所蕴含的深层价值。
在一国的法治大厦中,司法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杰斐逊说过,司法“这一分支将担负处理冲突的重任,因为他们是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