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着眼矛盾化解,借鉴恢复性司法理念,以法律为依据,以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为原则,以轻伤害等轻微刑事案件为切入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对当事人和解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新刑诉法将检察机关的探索规定为当事人和解特别程序。但作为一项新的制度还存在许多制[……]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程序的适用
【内容提要】修改后刑诉法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必须具有悔罪表现,且可能被判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的,都可以适用附条件不起诉。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程序必须遵循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程序要求,具体包括听证程序、决定程序及考察程序。同时,这一程序的监督和制约以及救济机制也是必须探讨[……]
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救济机制之构想
2010年7月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联合签发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正式生效实施。修改后刑诉法吸收了两个《证据规定》中的重要内容,从而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规定上升为国家基本法律的高度。
[……]
试论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路径
【摘要】当前,我国对死刑复核程序的审判活动的法律监督几乎一片空白,这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理,容易造成死刑复核权的滥用,这已引起理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现实考察入手,分析了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理论依据,提出现阶段死刑复核法律监督的路径。
【关键词】死刑复核;法律监督;路径
由于我国[……]
新刑诉法: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研究
2012年5月10日下午,北师大刑科院检察官讲堂第二讲在北京师范大学高铭暄学术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期讲座邀请到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总局处长陈雷博士后担任主讲人,他演讲的主题为“违法所得没收程序若干问题研究”。北师大刑科院证据法研究所所长刘广三教授担任主持人。刑科院杨雄副教授、何挺副教授、赵军副教授等师生[……]
田文昌 陈虎:辩方证据违法是否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是刑事证据的基本特征,这是中国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通说。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这种“三性”说并没有将控方证据与辩方证据加以区分,致使这三个特征成为了控方证据与辩方证据的共同特征。多年来,这种认识已经深入人心,无论是在教科书中,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很少有人提出质疑。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
侦查机关不具有对刑事和解案件的最终处置权
修改后的刑诉法在第五编特别程序第二章中首次规定了刑事公诉案件和解程序,把刑事和解引入刑事公诉案件处理范围,为刑事司法提供了一个新的诉讼解决模式,同时也给依法办案和司法公正带来了新的考验。但先前各地公安机关在摸索、实践刑事和解过程中,一些地区存在一种现象:对于轻伤害、交通肇事等轻微刑事案件达成和解协议[……]
公告送达宜选择最便于受送达人知悉的方式进行
苏宏伟
送达是非常重要的诉讼活动,对依法保障受送达人的诉讼参与权等程序性权利和实体性权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事诉讼法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公告送达的立法本意是为了能够让由于客观原因无法送达的受送达人获知事关自身权益的诉讼活动,以便进行相应的准备并参加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须注意三个问题
孟鹤张宏伟郭欣
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对于保全、固定犯罪嫌疑人的供述,杜绝翻供,规范检察人员的讯问行为,遏制刑讯逼供,促进文明执法观念的实现,体现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均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在实际操作中,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也遇到一些问题。
一是工作中易出现不规范行[……]
电子证据收集在刑事诉讼中的四途径
许存奎
电子证据是以数字化信息编码的形式出现,存储于磁性介质中,能准确地反映有关案件的情况,具有证据作用的数据。由于电子证据是以数字化信息编码的形式出现的数据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高科技性、间接性、隐蔽性等特点,决定了电子证据的收集与刑事诉讼中其它证据收集的传统方法有较大的区别。笔者认为,对电子证据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