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疑不捕案件要有后续监督机制

【全文】
根据案件的事实和证据,可以将不批准逮捕区分为三种情形:因不构成犯罪不批准逮捕的,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存疑不捕的,以及构成犯罪但无社会危险性而不批准逮捕的。为依法惩治犯罪和保障人权,笔者仅就存疑不捕情形作些探讨,就相关工作机制提出如下建议。

建立不捕存疑案件及时报备机制。一是强制措施适用、变更[……]

Read more

德主刑辅,一个盛行千年的谎言

【全文】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原则后,“德主刑辅”之说又有所抬头,被一些人误读、曲解和夸大,甚至被视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治国手段和治国经验。然而,历史和事实果真如此吗?

“德主刑辅”算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国理念,在中国盛行千年、历久不衰。然而翻开中国的历史,我们却吃[……]

Read more

关于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思考和建言

赵秉志
法治是反腐败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的重要保障。深入推进法治反腐、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和一蹴而就,应当坚持求真务实、大胆探索,统筹协调、循序渐进,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步步为营,积小胜为大胜
深入推进法治反腐需要体制机制创新
反腐败关系人[……]

Read more

侦查视角下刑事错案探析

一、侦查特点与错案

侦查是对抗性很强的专业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排查犯罪嫌疑人,证明犯罪。与其他社会活动相比,侦查有自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它是从线索开始,从怀疑开始,侦查结果带有偶然性,侦查的特点决定了侦查活动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不能完全避免失误。

㈠案件线索与错案

当一起刑事案件发生后,侦查人员的首要[……]

Read more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中社会调查制度的实际运用与分析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课题组

【内容提要】我国较早就开始进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工作的实践探索,各地法院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出台制度规范、完善操作规程、加强协调配合,在工作实绩上取得一定成果。2012年修改刑事诉讼法吸收了既往法学理论成果及司法实务经验,在立法层面上设立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未成[……]

Read more

仰仗法度 用好电子证据这把剑

有司法实务工作者说,电子证据就是“证据之王”;而有专家学者说它是侦破案件的“倚天剑”。那么,如何用好这把剑,既能依法惩治犯罪又能保障人权?在11月29日江苏省无锡市举行的电子证据与电子取证学术研讨会(2014)及电子取证沙龙上,来自全国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纪检监察机关、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专家学者[……]

Read more

刑事指导性案例司法适用问题研究

张倩

【内容提要】案例指导制度施行至今,有必要总结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的实际作用。目前各地法院对刑事指导性案例的司法适用情况不容乐观,为满足基层司法的实际需求,有必要侧重遴选那些对司法实践更具指导性的案例,并创新指导性案例遴选方式。同时有必要研究指导性案例的司法适用方法,确保指导性案例在司法实践中得[……]

Read more

赵秉志:死刑适用标准的立法改革之建言

死刑适用标准是立法改革的关键问题

近年来,在国家强调人权保障和推进现代法治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死刑改革被提上议程并在司法和立法领域都取得了开拓性的进步。在司法方面的重要标志,是最高人民法院自2007年起统一收回死刑案件核准权,并通过侧重于死刑案件的证据规则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立法方面的显著进展,是全国[……]

Read more

法学博士:进一步优化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建议

为严格实行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有必要在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非法证据的范围和认定标准,完善非法证据的排除程序。同时建立健全相关配套实施制度,有效遏制非法取证,确保办理刑事案件质量。

一、明确非法证据的范围和认定标准

(一)区分非法证据的类型以及相应的排除方式。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

Read more

基层法院公诉案件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办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当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断增多,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同时出现,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以下简称高法司法解释)于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急需在实务中将其精神贯彻落实,挖掘一些解决审判实务的办法,以正确地定纷止争,现仅就公诉案件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问题进行讨论。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