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定监视居住法律属性之辨–兼论“剥夺人身自由”的审查

叶宁
【内容提要】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中,指定监视居住被定性为羁押替代措施。但是,指定监视居住的制度性特征与传统的非羁押性措施格格不入。立法上指定监视居住的定位混乱一定程度上源于非羁押措施的传统理论界定不清晰。世界范围内人身性强制措施的发展早已模糊了传统理论划分的羁押与非羁押的边界。根据国际[……]

Read more

揭开“赔钱减刑”的面纱――以治理为导向的刑事和解实践

【内容提要】当下对“赔钱减刑”的讨论出现了泛政治化和泛道德化的倾向,但“赔钱减刑”能得到制度性的实践,背后必然包含了参与各方最低限度的同意和妥协。“赔钱减刑”的背后,体现了国家的治理术和当事人的逐利策略相互为用,它与国家治理模式从统治走向善治的趋势相吻合,与国家治理理念、治理目标、治理模式等的转型[……]

Read more

贩卖毒品罪认定中的几个争议问题

梁彦军何荣功

【内容提要】贩卖毒品罪中,贩卖行为的本质是以毒品作为支付手段的对价交易。在为吸毒者代购毒品的场合,代购者即便出于牟利目的,事实上赚取的是介绍费,不宜将代购行为认定为贩卖毒品罪的实行行为。贩卖毒品罪属于行为犯,司法实践宜以毒品是否进入“实际交易状态”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当前,司法实践[……]

Read more

听取律师意见每个细节都要规范

检察机关听取律师意见是落实刑事诉讼法题中之义。听取意见既有利于案件的正确处理,防止事实认定、法律适用方面出现错误,又能够保障律师充分参与,使案件的处理更加公平公正。但是,在司法实践中,有的地方存在不依法听取律师意见,对律师合法要求无故推诿、拖延甚至刁难等现象,急需重点整治。对于检察机关听取律师意见如[……]

Read more

合法性是司法审判的最高标准

马克思曾说过:“法官是法律世界的国王,除了法律就没有别的上司。”这句话寓意法官必须心性纯洁,使自己的思维习惯流淌着法律的因子;同时,法律是最高标准,法官的职责就在于捍卫法律的尊严。由此,笔者进一步想到的却是,客观真实性与法律合法性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何者更重要的问题。

近几年,多起错判案件先后进入舆论视野[……]

Read more

为谋取正当利益而行贿也应入罪

刑法第389条第1款规定,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可见,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是区分本罪与非罪界限的重要标准。但笔者认为,行贿罪不应将行贿人谋取利益限制在“不正当”范围内。具体理由如下:

“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要求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打击犯罪时“重[……]

Read more

危险驾驶罪司法疑难问题解析

石魏
【摘要】《刑法修正案(八)》设置危险驾驶罪以来,迄今为止仍存在众多疑惑。本文认为危险驾驶罪“道路”的范围不仅包括公共交通道路,而且应该包括供不特定人、车等通行的非公共交通道路;“情节恶劣”需要从追逐竞驶的时间、地点、速度、危害结果、次数、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危险驾驶被告人取保[……]

Read more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自首认定中的有关问题探析

胡磊
我国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的财产、支出明显超过合法收入,差额巨大,本人不能说明其来源的,构成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该罪是随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逐步完善、适应反贪污贿赂犯罪的形势要求,在借鉴外国立法经验基础上,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而设立。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作为一种刑事政策的选择,不同于传统自然犯罪[……]

Read more

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执行情况的若干思考

孙谦
编者按《人民检察》2015年第7期发表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孙谦同志《关于修改后刑事诉讼法执行情况的若干思考》,现本报予以转载,以飨读者。
我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3月作出第二次重大修改,这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成果,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对于更加有效地惩治犯罪、保障[……]

Read more

侦查阶段公安机关保护证人人身安全措施研究

张绍武
【内容提要】证人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参与人,证人能够协助公安机关查明犯罪事实、获取犯罪证据。在我国,由于立法和相应保护措施的缺失,公安机关未能在侦查阶段完全有效地保护证人的人身安全。为此,公安机关应提高侦查人员保护证人的意识,推进证人人身安全保护工作,构建完善的证人保护运作机制。
【关键词】[……]

Read more